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抗敌剧宣宣传队里的故事。
“记得当年过汉水,渡长江,
跨洞庭,过湘江,百粤八桂两头忙。
无分寒暑,万重关山,如今又要远征滇阳。
看呀,旗鼓伸张,歌声震响,
进军多勇气,离别少悲伤,
说什么儿女情长,快快整好行装,再赴战场。
回头来相见,再叙衷肠,再叙衷肠!”
这是剧宣五队在为告别柳州人民举行的告别晚会上自编自演的一首歌曲。歌曲倾诉了全体队员依依离别之情。柳州人民舍不得剧宣队,无奈接到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命令,剧宣队出发在即。
正当剧宣队行色匆匆之时,队部的布告栏上竟贴出了一张布告:
关于杨绍乔问题的处理决定
查本队队员杨绍乔,因作风败坏,造成不良影响。为严肃队纪,经研究决定,将其开除出队,今后一切行为均与本队无关。
切切此布
队部
x 月 x 日
杨绍乔被剧宣队开除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下就传遍了柳州的文艺界。他名声扫地,已无立足之地。杨绍乔举目无亲,踯躅街头,思前想后,今后如何是好呢?正当他为难之时,一个朋友愿意介绍他到桂林新中国剧社做杂工,没有薪金,只管三餐饭和日用品。这样也好,总算有个栖身之地,免受流落街头之苦。岂料好景不长,他被开除的消息传到了新中国剧社。谁愿意收留一个品质败坏的人呢?谁又愿意往自己团体身上抹黑呢?于是新中国剧社把他辞退了。
不久杨绍乔出现在桂林街头。他几次将手伸进口袋,里面空空如也,饥肠轱辘使他难以忍受。于是他硬着头皮来到一家饭馆,老板见他可怜,人也蛮精明的,就收留他做洗碗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绍乔在街上碰上了桂林艺术馆馆长欧阳予倩。欧阳馆长曾看过他演的戏,留有深刻印象。欧阳馆长一贯珍惜人才,当他得知杨绍乔没有工作时,即答应收留他到桂林艺术馆担任演员。时值桂林艺术馆正在排演欧阳予倩的《旧家》,杨绍乔担任该剧“老大爷”的扮演者。岂料杨绍乔粉墨登场时,就被台下的人认出,说他是文艺界的败类,不配上场演戏,把他轰了下来。杨绍乔为了不给欧阳馆长增添麻烦,自动离开了桂林艺术馆。
杨绍乔又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一天,一位西装革履的青年走到他的面前,轻声地喊了一声他的名字。他先是愣了一下,而后那阴云密布的脸色顿时漾出喜色,差点儿要扑到那青年身上。亲爱的读者,你知道杨绍乔为什么如此兴奋?
杨绍乔原名杨斌毅,原是中共贵州省安顺中心县委书记,由于党内出现了叛徒,党组织遭到破坏,他被反动当局通辑。他机智应付,逃脱敌人的追捕,几经辗转来到广西。在柳州通过组织关系,参加了剧宣五队,成了一名出色的演员。他跟随剧宣队在广西各地演出,得到剧宣队的保护。就在剧宣五队在柳州整训的时候,国民政府军委会下了一道命令,将剧宣五队从四战区长官部调到贵阳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就在出发前的一天晚上,剧宣队内的地下党支部得到一个重要情报,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已知杨绍乔的踪迹,布下了罗网,等剧宣五队一到达贵阳,就立即将其逮捕。敌人的阴谋如果实现,不但危及杨绍乔个人,势必也会影响到整个剧宣队的安全。时间刻不容缓,党支部连夜开会商量对策。为了不让杨绍乔白白送入敌手和保护剧宣队的安全,决定将杨绍乔留在柳州。为避免敌人的怀疑,党支部只好以队部的名义,作出了上面所说的处理决定。杨绍乔服从了组织的决定,忍辱负重,默默地吞下了这个“苦果”。现在,当他最困难的时候,党组织派人来找他,将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儿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他能不兴奋、激动吗?!
作者:邓冠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