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日军入侵柳州之后,随之占领柳江县。从1944年11月柳州沦陷,至1945年6月柳州光复,柳江人民饱受侵略者蹂躏之苦。日军入侵柳江后,肆意烧杀奸淫抢掠。人民群众不堪忍受日军暴行,纷纷自发集结本乡、村青壮年,组成本土的自卫队,抵抗日本侵略者。其中以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最为有名。
1945年初,柳江青年石宝熙、熊柳生、韦君毅、梧裕茂等,把当时柳江县的三支青年抗日队伍联合起来,成立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简称青挺队)。
青挺队领导者石宝熙、熊柳生等在队伍成立前后,多次得到党组织党员罗培元的指导和帮助,是一支在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指导下的进步抗日武装力量。队伍在建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作战20多次,击毙日军60多人,有6名队员牺牲。该队坚持战斗到全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投笔挥戈】
柳州沦陷之前,柳江青年熊柳生和石宝熙认识了柳州日报社社长、党组织党员罗培元,表露了想找到党组织及组织抗日武装的想法。罗培元没有向熊柳生和石宝熙表明自己的党组织党员身份,但在肯定他们想法的同时,提醒他们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想法。罗培元还给他们签发了柳州日报社的记者证,叮嘱两人说报社不久就要转移往融县,如有事可到那找他。
1944年11月,日军经柳州向贵州进犯。到柳江县成团时,日军先头部队在半小时内击败了县政府的自卫队。没有任何军队保护的成团,任日军烧杀掠抢,使成团遭到有史以来最惨绝的洗劫。
面对暴行,一般的民众只能到日军找不到的地方躲避。但熊柳生和石宝熙认为,消极的躲避不是办法,只有唤起民众的抗日自卫意识,用武装斗争来保卫自己才是根本。
熊柳生和石宝熙看到,从柳州到柳江来避难的青年学生不少,他们年轻有文化,在抗日宣传和武装斗争上都有实力。为了名正言顺地开展工作,熊柳生和石宝熙联合了韦金台、黄俊民、张岳天等人发起倡议,成立“柳江青年抗日联合会”,号召当时留在敌占区的青年人挺身而出,投入到抗日救亡当中。
倡议书发出后,得到广泛响应。熊柳生和石宝熙选定一个日子,在成团小学召开柳江青年抗日联合会成立大会。到会的有50多人,多数为青年人。
柳江青年抗日联合会成立后,很快地成为柳江县有志抗日青年的联络中心,各乡镇的青年纷纷主动联系抗日救亡之事,这也为后来组建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奠定了基础。
柳江青联成立后,决定出版发行一张宣传抗日的油印小报,命名为《解放报》,仿照《柳州日报》油印报,内容也多为转载《柳州日报》刊出的电讯。
【青挺树旗】
正当熊柳生和石宝熙进行抗日宣传、组织抗日武装时,从桂林回乡的柳江县洛满乡青年韦君毅组织了一支有11人枪的抗日队伍。梧裕茂在流山乡也组织了一支20多人、18支枪的队伍。
1945年初,熊柳生、石宝熙、黄俊民、张岳天等人与韦君毅、梧裕茂达成共识,一致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成立武装队伍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三支队伍联合起来,成立“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的旗号。
经过推选,石宝熙任队长,推举韦君毅任政治部主任,熊柳生任副主任,韦金台和梧裕茂分别负责后勤和外联工作。青挺队下辖三个中队、两个直属分队。
从此,青挺队开始了杀敌救国、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初试锋芒】
1945年1月25日,村民报告说有一队100多人的日军由宜山方向经久歪村回窜柳州,沿途抢了群众不少财物和马匹。这正好经过青挺队的驻地一带,熊柳生和石宝熙决定集结伏击日军。
这是青挺队成立的初战,队员个个都没有实战的经验。青挺队的骨干们集中商量战术,最后决定占领流山附近的一个制高点——拉爽弄,利用有利地形打伏击战。拉爽弄位于流山圩西南面,两侧均是高山,是进入柳江的必经之路。
当日军进入埋伏圈时,青挺队的轻重机枪和武装群众的步枪、鸟枪同时开火,参战的老百姓从山顶滚下石头,枪声、喊杀声混成一片。受到突然袭击的日军被打得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过了好一阵子,日军才开始组织反击。日军抢占了部分有利的地形冒死突围,等到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时,被包围的日军才得以冲出拉爽弄。这一仗打了一天半,打死打伤日军20多人,缴获马匹和物资一批。此战,打出了柳州人民的威风,青挺队也在首次伏击战中初试锋芒。
更重要的是,柳江民众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一支学生组成的青挺队都能打日军,大家团结起来,抗日救国的力量会更强大。
【成团护耕】
经过拉爽弄战后,青挺队的名声大振,其后队伍从50多人一下发展到了150多人,拥有轻重机枪3挺、步枪130多支、手枪20多支。为让队员们提高军事素质,青挺队开拔到成团北弓村进行10天的军事技术训练和政治学习。
当时正值春耕生产,躲避在山野里的北弓村村民有部分回到了村里进行春耕。大荣村据点里的日军看到有百姓回家了,于是集中了30个日本兵在一天深夜突然间从大荣村窜过来,想骚扰北弓村的村民。
青挺队刚好回到成团熊柳生家。得知消息后,熊柳生和石宝熙立即组织青挺队队员抢占有利地形。一队从村前平地走,快速抢占了附近的山头;另一队由熊柳生带队,沿着自家的后山脚走,与敌人相距仅几百米,却悄悄地在日军眼皮底下抢占了一个山头。两队人马,将日军堵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地方。
日军这时也疯狂地反击,并抢占了另外一个山头,在制高点上用机枪向青挺队扫射。地势低的那队青挺队被日军猛烈的火力压制住,机枪手负伤,一时无法开展战斗。
就在青挺队处于劣势时,成团乡自卫队队长熊文带领一队人马来增援,青挺队的机枪替补接上开枪,局势才有所缓解。双方僵持了很久,一直打到下半夜,日军见青挺队和自卫队的力量太强,一下无法取胜,只好撤出战斗,溜回大荣村据点,直到春耕完后都没有出来骚扰北弓村。
这一战,青挺队和自卫队以小的伤亡保护了村民的春耕,使村民免遭掠杀。同时,青挺队也扩大了自己的队伍。
编制扩大后,青挺队扩大为大队,熊文为大队长,石宝熙为副大队长,其他人仍为原职务,队伍分为三个中队。但考虑到军需的问题及集中活动目标大,决定各中队回自己乡镇发动群众,共同打击日军。
【水碾炸敌】
当年有大约一个排的鬼子驻扎在小桥附近的刘家,平时派三个日本兵在桥头的水碾房设卡,一方面是监视来往行人,一方面是严格控制到水碾房里碾米的村民,预防村民从事反日活动。
1945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青挺队十多名队员从新圩的大榨村出发,接近午夜的时候,潜伏到了小桥旁的田地和竹丛中。根据事前摸底,晚上的时候,水碾房里的三个日军两个上二楼睡觉,一个守在门口。队员们分成两组,一组悄悄走进水碾房的大门,看到守门的日军已经抱枪睡着了,几个人冲上前用枪将其击毙。另一组人已绕到水碾房的背后,用梯子爬上房后的窗户,一听到枪响立即往里面扔手榴弹。“轰”的一声,正在二楼睡觉的两个日军嗷嗷叫着滚到了地上,青挺队员马上用预先准备好的禾秆草往里扔,房里顿时燃起了大火,把日军烧死了。驻扎在附近的鬼子闻声赶来增援,青挺队员们迅速撤离,得胜而归。
【圩屠军曹】
1944年11月柳江沦陷。日本侵略军由柳邕路大路上来,其中一支日军从柳州到太阳村,进攻大榨屯到拉厦屯,转出成团圩,与县自卫队打了一仗,就留下一个分队驻在成团不走了。有个每天打扫成团圩的清道夫却在当天半夜穿上一套黄色的日军军官制服,戴上日军军帽,佩带一支左轮手枪,即刻变成了日本军官。
后来,青挺队打听到,这个叫花子名叫开川,是日军中的一名士官军,即“军曹”。开川的母亲是中国人,所以会说一口地道的中国话。他被安插在柳江成团打探军情,为日本侵略者侵入柳州提供军事情报。
1945年5月初,成团的一个圩日,在覃春盛商店转弯处有一个米粉摊,农民都喜欢来这里吃粉。开川一个人也来吃,他吃完粉刚走出五步,青挺队大队长熊文,从后路急走过来,拿出驳壳手枪,用帽挡在前面,枪对准开川背腰上,连接扣机。
几声枪响,命中开川,只见他朝前扑倒在地,爬不起来了。熊文跨过尸体,一口气跑向牛行里,冲出圩口,顺利地撤走。随来掩护的10个青挺队队员挟起手枪也安全撤退。
开川被青挺队打死后,福塘、六道、成团、大荣等地维持会都如惊弓之鸟,吓得不敢出头,驻在金磊屯的日军也几天不敢出来。几天后,不知他们从哪里弄得一口棺材,装上开川的尸体进到槎山村交给日军,由小山大仁亲自验尸,最后也不知弄到哪里去了。
【迷茫找路】
青挺队经过扩编和多次打击日寇后,名声在外,但也同时内外交困。面对现实,熊柳生和石宝熙感觉到,再这样下去,青挺队的发展将会很迷茫。一天,熊柳生看到柳州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说柳州日报社总部已经迁到了融县一带,并成立了柳州日报警卫队。熊柳生想起最后一次与罗培元见面时,说有事可到柳北找他,即和大家商量,决定派人去融县找罗培元。
1945年春,负责外联的梧裕茂到柳北找罗培元。梧裕茂在龙城中学上学时曾是罗培元妻子的学生,但自己从未见过罗培元。梧裕茂在罗城黄金乡意外见到了柳州日报警卫队,忙说自己是柳江青挺队的,想见罗社长。见到罗培元,梧裕茂的第一句话就是把青挺队要找党组织的想法表达出来。罗培元不认识梧裕茂,不敢贸然回答,只能说,柳州日报社知道青挺队抗战取得不少的胜利,也想找到他们。罗培元让梧裕茂回去告诉熊柳生和石宝熙,只要把队伍带好,总有一天党组织会与你们联系的。
梧裕茂回来转达了罗培元的话后,熊柳生和石宝熙并不甘心。鉴于梧裕茂不认识罗培元,熊柳生决定自己去找。
熊柳生从柳江出发到融县,一路上全是日军,他只好走山路。整整走了三天,熊柳生才到了罗城的龙岸乡见到了罗培元。罗培元看到熊柳生亲自来找他,知道青挺队遇到了困难。
当时,罗培元已经是党组织桂北临时工委的负责人,并领导几支抗日武装。听熊柳生说了青挺队找党组织的愿望后,罗培元也感觉到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开展对日斗争,可组织纪律让他无法明确地和熊柳生说自己是党组织党员。他建议熊柳生,说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在柳州日报上都刊登有,今后照办就是,具体的困难他会想办法,时机成熟会派人到成团与青挺队联系。
针对熊柳生所说的青挺队内外交困的情况,罗培元让熊柳生要把队伍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上,要不断地发动群众加入到其中,队伍壮大了,在抗日期间县政府才不敢拿你怎么样,并要随时做好到柳北与柳州日报警卫队会合的准备。
熊柳生回到成团后,向青挺队的其他几个主要骨干汇报了找罗培元的情况。按照罗培元的指点,除了对青挺队进行内部整顿外,熊柳生和石宝熙取得地方人士的支持,与韦金台成立了另外一支名为“柳江县自卫队第三大队”的地方武装,这样青挺队不再是孤军奋战,一旦两支队伍各有什么情况,可以相互支持。
【逆行隐退】
就在青挺队根据罗培元的指点,逐步走上正轨并向柳城马山转移与柳州日报警卫队会合时,抗战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日军向北撤退时,国民党第91军和特务别动队已经在成团出现,青挺队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着被解散或者被歼灭的危险。
1945年6月底,日军撤出柳州后,党组织桂北临时工委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决定将受党影响的抗日武装采取分散隐蔽、等待时机的方针,解散队伍,隐藏起来。
为了让青挺队得到及时的安置疏散,防止国民党反动势力搞掉这支抗日武装,罗培元派温流和两名武装战士,从柳城赶到成团。在成团,温流向熊柳生和石宝熙秘密传达了桂北临时工委的指示,要青挺队着手解散队伍,隐藏起来,保存实力,等待合适的时机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温流走后,熊柳生和石宝熙立即着手暂时分散青挺队,农民回家,学生回校,职员上班,没有地方去的由熊柳生负责安排。
青挺队的枪支,由熊柳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启用。
疏散完毕,熊柳生进入柳州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并于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