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中共柳州地方组织成立81周年
浅谈邓小平在百色起义中的群众路线思想
2017-05-03 11:56:00

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王泉基

 

[内容摘要]邓小平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军的创建者,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组织者和发动者。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继192781日南昌起义、99日秋收起义、1211日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中一次伟大的实践。百色起义是邓小平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邓小平在这一时期实践并探索了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结合左右江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社会发展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群众路线思想。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党的全部活动中的综合运用,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宝贵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邓小平在百色起义中充分利用了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为建立和发展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广泛的群众性基础。

19297月初,邓小平受党中央的派遣,秘密到达广西领导广西地方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直到193011月,中国红军第七军到达江西,加入中央红军队伍。在这一段时间内,邓小平出色地在中国西南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并且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百色、龙州起义更是邓小平思想理论形成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领导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运动的思想运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他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思想。邓小平在实践中结合左右江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社会发展特点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这些探索得出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翻身做主而革命

邓小平将各项革命事业的实践与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疾苦紧密联系起来 ,处处体现为民的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军队建设等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红七军、红八军、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的布告、宣言、政纲中都规定了组织工会,组织农协,男女平等,努力生产,社会太平等内容。如《红七军目前实施政纲》规定:“实行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并制定劳动保护法!没收一切地主阶级土地归乡苏维埃,分给农民,凡没收之土地不准买卖!……男女平等!”①《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中规定:对工人:组织工会,夺取政权,增加工资,减少时间,待遇得改良,失业有保险;对农民:组织农协,土地革命,打倒地主,消灭豪绅,租税尽取消,土地归农民。……对社会:抚恤老弱,救济赤贫,严禁烧杀,保卫安宁,努力来生产,社会得太平。”②百色起义后,右江苏维埃政府向广大农民发出了“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的口号。红七军立即公布《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和《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公开申明我党我军为各族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和革命主张。在实施政纲中明确提出:“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没收一切地主阶级土地,分给农民!”“推翻乡村豪绅地主的统治,乡村政权交给乡村苏维埃。”193051日,右江苏维埃政府正式颁布《土地法暂行条例》,对土地革命路线、政策、阶级成分划分和土地分配的原则等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

这些政策的实施,是邓小平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利益出发而制定,在现实的实施中收到效果良好,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观点中为民的思想。

二、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坚持用群众的力量干革命

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成立以后就明确的,党一成立就从事群众运动,努力发动广大群众,使党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党。

邓小平在筹备和领导百色起义期间,积极发动群众和团结广大工农起来革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他勤于深入民众了解情况,对当地老百姓表现出足够的信任,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他正确地将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目标、革命目标结合起来,使广大老百姓相信革命,支持革命。邓小平在中共广西二大的决议案指出“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加强农民运动的指导;农会的领导权必须拿到贫农手里;要农民武装造成游击战争的主力;领导并发展农民的部分要求及日常生活……”等等。

在邓小平领导的党的强大政治宣传教育下,人民群众从党的实际行动中,明白共产党是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的政党,与旧军阀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拥护红军,拥护苏维埃政府,拥护邓小平,千万群众投入革命战争的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中去,使左右江革命烈火熊熊地燃烧起来,“有20多万群众参加了农会、工会、妇女等群众组织。地方赤卫队发展到数万人。”③在较短的时间里,左右江红色区域连成一片,成为拥有二十多个县一百五十多万人口的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党培养骨干力量

我们党的革命骨干力量来源于群众,又回到群众中,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并领导革命的正确导向。邓小平到达左右江地区后,为恢复和发展左右江地区党的组织做了大量以培养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为主体的党建工作,为百色、龙州起义和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准备了骨干力量。邓小平深入少数民族群众中,在没有借鉴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工作,使左右江特别是右江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得到空前发展壮大。邓小平到百色后,立即派出一批政工干部开展工人运动,发动工人很快建立起12个行业工会,会员800多人。同时还吸收了一批工会积极分子入党。平马、奉议、恩阳、龙州等县总工会也相继恢复和建立起来,各县总工会还成立了工人赤卫队,为百色和龙州起义打下了群众基础。除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发展,邓小平非常关注当地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向农民宣传土地革命是目前革命的主要内容,指出土地革命的意义是解放农民,发展农业,使农民得到自由快活的生活。他指导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斗争,涌现出一批农民运动骨干,为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以及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打下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邓小平关心工人生活,重视工人运动,深入工人中做思想工作。

针对左右江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这个特殊的政治土壤,邓小平把无产阶级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将党的民族政策融入到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大胆使用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壮大革命根据地的中坚力量,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红七军前委大胆地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团结和锻炼了少数民族干部,增强和壮大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仅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县级以上党政军群团组织的干部中,就有壮族干部108名。④ 在百色起义中还锻炼、培养了韦拔群、黄治峰、陈洪涛等一批壮族群众领袖,他们经受了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的考验,提高了政治觉悟和组织指挥能力, 相继成为武装起义后开展农民运动,坚持游击战争的重要领导者、组织者。

邓小平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充分挖掘和培养了大量意志坚定的革命骨干,不断壮大左右江地区党的组织,并把党组织建设成左右江地区各民族群众团体的领导核心和领导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核心力量。显然,用群众路线的思想来加强党的建设是重要的法宝。

四、将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发动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的革命

百色起义和红七军建立不久,1929 12 18 日《右江日报》发表的《目前主要的作务》的评论指出: 要发展苏维埃根据地,建立乡区的苏维埃;要扩大工农赤卫队,这是保卫苏维埃的主要条件;要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实际利益,由此引导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斗争的勇气,不能只靠军事行动。19291220日发布的《前委通告(第二号)——关于党的组织工作》中第二条关于党建 “注意中心工作”指出:“地方党部(特别是百色、平马、那坡)须加紧注意工人中党的组织工作。农村注意政治、经济中心之市镇圩场及交通要道的乡村中党的中心工作。而且要特别注意贫农及农村无产阶级。”⑤第九条规定“发展组织”要“最大限度的发展同志,特别注意在工人中发展。” ⑥由于邓小平制定的各项党建、军队等建设中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明确,各级党组织在百色起义前后就非常注意做城镇中的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工作,把占少数的工人阶级发动起来,组织他们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发动起来的工人阶级不单单只是革命的跟随者,在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引导下,工人阶级还是革命的主导者。如百色县在百色起义前夕就成立了总工会,会员有1000多人,选出关崇和、罗文佳为正、副主席,并通过斗争政治纲领,向资本家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等10个条件,资本家还迟迟不肯答应,工会当即下令各行业举行罢工,坚持斗争,最后迫使资本家答应了工人提出的条件,取得罢工的胜利。右江沿岸恩隆、奉议、恩阳和果德县的果化区也.相继成立了总工会,会员也达1000多人。在党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通过革命斗争的锻炼,工人和农民当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分子和党员的中坚力量,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邓小平在左右江地区尤其在百色起义中坚持毛泽东思想,从广西革命现状出发,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实践,把走群众路线与党的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结合起来,用群众路线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敢于并善于领导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并取得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胜利,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在左右江地区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的创新性的探索实践,为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发展党对军队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用群众路线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土地问题提供了成功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利用群众路线思想开展民族工作,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邓小平在左右江地区的群众思想和实践,既是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的体现,也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部分。

今天,我们必须继承与发扬我党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践行邓小平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路线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开创一个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群众路线工作的新局面。

 

注释

①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资料选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8.

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资料选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16.

凌绍崇.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3)

中共广西区党史资料征委会编.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12.

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资料选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03.

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资料选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05.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邓小平与广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回忆邓小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朱方刚等主编.从广安到广西--邓小平在四川、广西等地活动记实[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6]蒙运芳.邓小平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J].广西大学学报,2005,(2).

 

作者简介:王泉基,女,中共党员,1983年4月出生,广西合浦县人,200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执政党建设,研究生学历,获政治学硕士。现为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编科副主任科员。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