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史专题
中国共产党柳州地方历史发展研究
2017-05-03 12:00:00

〖内容摘要〗:中共柳州地方组织从1926年成立以来,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柳州实践,带领柳州儿女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镌刻了辉煌壮丽的诗篇。中国共产党在柳州的发展历史谱写了许许多多英勇奋斗的光辉篇章,是一部党领导柳州各族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史。

本文回顾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在柳州建立至1978年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及建设工作,系统地总结了党在柳州的发展历史以及经验,并把这些经验放到中国共产党历史这个广阔的背景上去,以期深刻地理解和坚持发展各个时期的成功实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共柳州地方历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从中共柳州地方历史各个时期、历史转折关头、建设实践提炼精粹,以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柳州的伟大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柳州;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柳州历史发展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柳州历史发展

柳州近代社会的发展是与中国近代历史紧密相联的,伴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而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西就一直是英、法帝国主义者垂涎的重要地区。帝国主义者凭借不平等条约对广西进行了疯狂的侵略和掠夺,他们纷纷涌进广西,瓜分广西,加重了广西的贫穷和半殖民化程度,使得广西人民的生活日趋贫困。覆巢之下无完卵。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官僚与柳州各族人民的矛盾成为近代柳州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于柳州在广西所处的特殊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黔、滇、川、粤和广西的新旧军阀都曾在这里混战过。正如当年老百姓所形容的“司令满街走,将军多过狗”,1在战乱的洗劫和土豪劣绅的压榨下,柳州(当时称马平县)人民特别是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对于柳州人民来说,除了斗争,别无出路。为了反抗外国侵略和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柳州各族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但是,农民、资产阶级等领导的革命并不能给柳州人民带来福祉,柳州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商业和手工业在柳州的发展,出现了以手工业工人和店员、码头工人为主体的工人阶级队伍,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195月,当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广西后,八桂沸腾。一方面, 19241月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革命先驱孙中山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7月间,桂系新军阀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统一了广西并接受孙中山主持的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柳州局势的安定和新形势思潮的影响,要求修生养息,希望改善处境乃是柳州的人心所向。另一方面,随着《新青年》、《向导》等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杂志不断传入柳州,柳州的进步青年和有志之士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柳州的优秀青年和劳动群众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开始接受马列主义的教育,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和革命的理论。

1、柳州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大革命时期(19217月—19277月)

19265月,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共梧州地委为了开展柳州的革命斗争,派中共党员陈岳秀和罗琴谱来到柳州,以广西省立第四中学(今柳高前身)教师的身份开辟党的工作。陈岳秀、罗琴谱到柳州后,以广西省立四中教师和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工农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进行筹建党团组织的活动。19266月,中共南宁地委委员张胆来到柳州,与陈岳秀、罗琴谱接上了组织关系,一道负责筹建党组织。

在中共柳州地方组织建立前,柳州的先进知识分子有的深入到工人、农民群众中,有的深入到军队、学校中,接触基层群众,把宣传马列主义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在工农革命的洪流中锻炼成长,为中共柳州支部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准备了干部条件。

7月中旬,中共柳州支部干事会(简称中共柳州支部)成立,陈岳秀任书记,张胆为组织干事,罗琴谱为宣传干事。支部驻地设在广西省立四中内,支部代号为“刘智”,隶属中共梧州地委领导。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柳州工农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广西省组织的基层组织。它的建立,使柳州的工农大众成为柳州社会生活的主宰者,是现代柳州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共柳州支部成立后,为了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于192611月在今中山东路开了一间名为“生书贩卖合作社”的书店。这是柳州历史上第一家专门出售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主张书刊的进步书店。生书贩卖合作社创办后,向广大青年学生和进步群众介绍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对于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列主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共柳州支部成立后,为了进一步发展组织,壮大党的力量,积极发展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组织。一些学生和工人受到革命教育后,很快觉悟起来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积极向共产党组织靠拢。经过半年的发展,中共柳州支部壮大了力量,到1926年底共有党员11名,并于192611月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柳州支部,共有团员19人。有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柳州的革命斗争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共柳州支部成立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依靠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民党左派的力量,积极做好统战工作,在柳州建立了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通过国共合作的渠道,帮助国民党左派建立、发展和整理国民党马平县党部和邻近各县的组织,同时成立了国民党柳庆区党务整理处,使这些组织成为领导大革命运动的指挥部和共产党的工作据点。

中共柳州第一个支部的建立,充分体现和代表了柳州人民的意愿,柳州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妇女组织相继成立起来。共计在各行业成立了17个工会、城郊附近农村成立了11个农协会,还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和妇女联合会。工农群众有了自己的组织,并在中共柳州支部的积极领导和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斗争。除了积极宣传和开展支持北伐活动、查封反动会道门、捣毁封建偶像、解放妇女、查禁娼妓外,还开展了可载入柳州人民革命斗争史册的四次重大活动:①驱逐仇视、反对柳州工农革命斗争的洋教士陈法言、丁惠民出境,又迫使反动的马平县知事钟秀杰下台;②开展反对省立四中当局的“帽潮斗争”,打击了反对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四中校长的气焰;③发动和组织农民罢市并进城游行示威,迫使警察当局取消了菜农牌照捐税;④中共柳州支部负责人陈岳秀和张胆曾以国民党党务处官员的身份,带领工作人员到马平、柳城、融县、象县等县农村,指导当地的农民运动。

好景不长。蒋介石于1927年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西反动当局并不落后,也掀起了“清党”血浪,继南宁清党之后,屠刀很快伸向柳州。19277月,以伍廷飏、谢康为首的“柳江清党委员会”成立,9月中旬开始,把在柳庆地区活动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农革命骨干30多人抓了起来,投进监狱,白色恐怖笼罩着龙城。在生死考验的关头,确有极少数人变节自首,但大多数党、团员仍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贞不屈,在敌人的监狱中或刑场上保持了一个革命者的高风亮节。中共党员张胆、刘策奇、熊秀民、王振奇在南宁、柳州慷慨赴义,令人敬仰。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月—19377月)

1928年至1936年这9年间,柳州城区没有中共组织的领导机构。但是,间或有共产党员来柳州活动。19286月,中共广西特委决定实行巡视员制度,派出巡视员到各地负责恢复和重建党组织或对已有的党组织进行整顿及发展。为恢复和重建柳州党组织,同年6月至7月间,广西特委先后派2名巡视员到柳州进行巡视;同年下半年,广西特委书记邓拔奇也多次到柳州巡视,上级党组织对恢复柳州党组织的工作一直很重视。但终因环境恶劣,时机不成熟,柳州党组织迟迟未能恢复。直到1936年,在柳州沙塘的广西农学院农林训练班、国民党第七军军部和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柳州航空学校中,才开始有中共党员活动。

在土地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共广西省工委遵循党中央的方针,为了推动柳州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恢复重建柳州党组织,19373月,派中共桂林县委委员陶保桓到柳州市区重建中共柳州支部,并任支部书记。陶保桓以柳州中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建党活动。

3月到8月,陶保桓接收了一些原来隐藏在柳州的党员的组织关系,并很快在柳州中学和沙塘农林训练班发展了10多名党员。中断活动近10年的柳州党组织,从此又以新的姿态在柳州战斗。

19375月至6月间,托派言论的鼓吹者胡兰成(柳中教师)挑起了“中国革命问题”的辩论,其目的是企图以极左的面目和言论,破坏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日本侵略张目,是地道的汉奸论调。以陶保桓为领导的柳州党组织和胡兰成的托派宣传活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通过大辩论,揭露和批驳了托派言论,教育了青年一代,维护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柳州的抗日救亡活动能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健康而又蓬勃地开展起来。

3、 抗日战争时期(19377月—19458月)

中共柳州支部重新建立后不久,抗日战争在中国全面爆发。中共柳州支部书记陶保桓带领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78月底,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在柳州中学秘密逮捕了陶保桓,917日被桂系当局借“王公度案”枪杀于桂林,时年27岁。

陶保桓牺牲后,中共广西省工委先后于1937年至1941年任命粟稔、龙德洽、路璠、温静宇为中共柳州支部书记。19383月,省工委委员陈岸到柳州巡视工作,将省工委单线联系的4名党员组成支部,任潘兆昌为书记,该支部不与1937年重建的柳州支部发生组织关系,直属陈岸领导。1939年底,陈岸赴延安,遂撤销这个支部,其党员由温静宇领导的柳州支部接收。这一时期,中共柳州地方组织仍然在险恶的环境中,发动群众,开展各种抗日救亡运动。193710月和193811月,广西当局两次组织广西学生军,柳州的共产党员韦廷安、练美德、王璇和进步学生陈守善、赵素娥等共130多人参加了广西学生军,开赴安徽抗日前线及广西各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陈守善、赵素娥等人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与此同时,外来组织派出的中共党员也到柳州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使柳州的党组织得到发展壮大,党员由抗战初期的11名发展到47名。他们主要分布在柳州日报社、国民党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柳江县政府、三青团柳江分团部和广西农学院农林训练班开展活动。

在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中共广西省工委在实际斗争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19413月,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亲自到柳州组建柳州市委,任命路璠为书记。3月,中共党员李文浩从广东应聘到柳州日报社工作,广西省工委任命李文浩为柳州市委领导成员,负责宣传工作。6月,广西当局宣布解散广西学生军,中共党员杨烈(莫郎)和一些学生军中的中共党员到柳州工作。广西省工委任命杨烈为柳州市委领导成员,负责组织工作。市委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柳州日报社支部、柳州中学支部、柳江县合作人员支部和柳城县支部等4个下级组织。市委还与不编入支部的10名党员建立单线联系。由市委联系的党员主要分布在龙城中学、柳州中学、柳江国民中学、柳州日报社、柳江县政府合作指导室、三青团柳江分团部、柳州机场、广西大学农学院以及柳城县和融县等地。

19422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派罗文坤到广东曲江,向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汇报工作。南委组织部部长郭潜向罗文坤传达南委指示:广西党组织由委员制改为特派员制,实行单线联系。钱兴为中共广西省特派员,苏蔓为副特派员(实际上仍称省工委)。地区和市一级的中共组织也先后取消委员制,改为特派员制。柳州市委改为柳庆区特派员,特派员为路璠,副特派员为杨烈(实际上仍称柳州市委)。

1942年七九事件后,中共柳州市委按照省工委的指示,撤退较暴露的党员离柳。大部分党员撤退到反动统治较为薄弱的广大农村,积蓄力量,等待时机。19427月,为了适应复杂的斗争环境,广西省工委决定撤销柳州市委机构,各基层组织亦撤销,改为单线联系,确保组织和党员的安全。省工委指派吴赞之为中共柳州特派员,负责领导柳州党组织的工作。9月,吴赞之撤离,省工委在柳州组建中共柳州县委,熊元清为书记。19439月,熊元清撤离柳州,省工委任胡习恒为柳州县委书记,领导柳州党组织开展斗争,直至194411月中旬柳州沦陷。柳州沦陷前,柳州县委按照省工委关于:“动员和组织各地群众开展抗日保家乡的游击斗争,努力创建抗日武装队伍,建立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2的指示精神,布置党员各自回到家乡领导抗日斗争,并在国民党的抗日组织中,争取领导权,搞好统战工作。事实证明,正是由于中共柳州县委在严格执行中央关于“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方针的同时,又继续开展工作,发展组织,才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又扩大了党的宣传教育和影响。

柳州附近农村的群众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在柳州沦陷期间,建立了各种抗日武装达数千人枪,对日军作战200多次,毙、伤、俘日军达1200多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柳州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受南方局和桂林八办领导的驻在窑埠的国民党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中的中共特支、第一和第九演剧队的中共支部、属广东党领导的中共柳州日报社特支。这些外来的党组织与柳州党组织虽无横的联系,但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并肩战斗,他们为推动柳州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壮大党的组织等方面作出过卓越贡献。

4、 解放战争时期(19458月—194911月)

1945629日,柳州光复。最早回到柳州的中共党组织是柳州日报社特别支部。柳州日报社特支从柳北回到柳州后,一方面坚守《柳州日报》这块阵地,一方面派人到广东寻找上级党组织。8月,日本宣布投降,柳州日报社特支自行解散,一部分党员回广东寻找原组织,一部分党员则继续留在柳州工作。19459月,广西省工委恢复了与柳州党组织的组织联系。

在解放战争时期,柳州有两个系统的中共党组织在活动。一是柳州县委,属广西党组织领导;二是19425月南委事件后从广东撤到柳州的组织系统,这个组织系统于19464月成立以陈光为书记,侯信和梁华新为委员的中共柳州特支,属粤桂边特委领导。同年8月,中共广东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任命陈枫、李福海为中共桂柳区正、副特派员,接收和领导原属粤桂边特委领导的在桂柳两市和桂东地区的党组织。19471月陈枫到柳州,撤销中共柳州特支,改为特派员制,并把陈光、侯信、梁华新调到新区工作,由吴师光和丘铮任正、副特派员。10月改由梁山接替吴师光任中共柳州特派员。

19466月,全面内战爆发。面对这一形势,在柳州活动的两个系统的党组织都坚决执行党中央提出的方针:“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放手发动群众,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积极配合正面战场,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地“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和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群众性斗争,教育、团结、锻炼了柳州各个阶层人民。

19475月,中共香港分局根据党中央对华南工作的指示精神,决定撤销中共广西省工委,将原属广西省工委所辖的党组织实行分区合并,其中桂柳地区的党组织划归中共桂柳区工委领导,并任命陈枫为桂柳区工委书记,李福海、路璠为委员。7月,中共桂柳区工委正式成立,8月,陈枫正式接收中共柳州县委的组织关系。10月,桂柳区工委领导机关从桂林迁至柳州。从此中共柳州特派员领导的党组织和中共柳州县委领导的党组织,均由桂柳区工委领导。从194710月到194812月,中共桂柳区工委在柳州领导桂林、柳州、南宁、梧州四市党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形势的发展及城乡工作的需要,194812月香港分局决定撤销中共桂柳区工委,分别成立中共广西省城市工作委员会和中共广西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并任命陈枫为省城工委书记,领导桂、柳、邕、梧四市的党组织,机关驻地设在柳州市区今中山西路。19497月底,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为了加强对各城市工作的领导,省城工委决定统一各市原有的各系统党组织。柳州市区原有的中共柳州县委和柳州特派员领导的两个党组织的领导机构合并,成立中共柳州市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柳州城工委),书记梁山,委员胡习恒、熊元清、韦竞新。

19489月至19491月,敲响国民党反动统治必然崩溃的三大战役次第打响并都取得胜利。1949421日,百万解放大军强渡长江,423日,解放南京,全国很快解放已成定局。此时,几十万国民党大军龟缩湖南和两广,白色恐怖更为严重。柳州地下党坚决执行广西省城工委1949年“一月会议”、“七月会议”、“九月会议”的决定,在积极而又慎重发展党组织的同时,建立和发展了新青团、工农解放联合会、民主人士解放联合会、文教工作者解放联合会和地下学联、妇联等外围革命组织,这些外围组织在柳州地下党领导下,为推动反蒋、迎军解放作了许多工作。在积极开展青年学生和各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同时,柳州地下党也加强组织领导了工人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党领导的湘桂黔铁路职工解放联合会在19495月建立后,铁路工人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并取得了很大胜利。

为了开展和支持农村的武装斗争,从1947年开始,柳州地下党输送了近200名党员、爱青会员和进步青年,奔赴广东和广西各地游击队,不少同志成为各游击队的领导和骨干,他们的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柳州地下党的斗争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为了迎军解放,柳州地下党在省城工委直接领导下,着重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①设立据点。对党员和外围组织成员进行革命气节和遵守秘工条例教育,并在城郊乃至柳城、柳江等处建立了许多秘密据点。这就为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可进可退提供了良好条件。

②打响猛烈的宣传战斗。19495月、7月、10月连续三次在全市统一散发、张贴和邮寄宣传品,这些无声炸弹把党的政策及时告诉了人民,警告了特务,达到教育团结人民、震慑打击敌人的目的。

③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各种渠道,弄清国民党党政军警机关和金融、工厂、学校等部门的情况,为接管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材料。

④粉碎敌人的破坏阴谋。柳州地下党发动、组织职工护厂、护校、护桥、护路,使柳州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⑤加强统战策反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统一战线,许多上层民主人士为柳州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117日起,解放军打响了解放广西的战役,白崇禧集团被迫改变固守广西的计划。1120日,白崇禧由桂林逃到柳州后,解放军的粤桂大围歼战已使其身陷重围。白崇禧遂决定放弃柳州,率其部往南溃逃。中共柳州城工委广泛开展爱国民主运动、组织护城迎军队伍等,配合正面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作战。

解放柳州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9115师。1124日拂晓,解放军强渡沙埔河,打开了进军柳州的北大门。次日拂晓,解放军从沙塘向柳州挺进,于上午9时,肃清市区残敌,解放了广西的心脏地区柳州。1126日上午10时许,在培新路南端路口的地堡上,贴出了中共柳州城工委发出开展迎军和庆祝解放的行动信号——“和平兄,我回来了!”3。柳州地下党事前组织好的数十个宣传队、服务站涌上街头,欢庆解放。柳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统治的长期剥削和压迫,开始了新的生活。1210日,柳州城工委与解放军取得组织联系。1215日,仍留在柳州坚持战斗的146名地下党员和南下的党员举行了胜利会师大会。1217日,柳州城工委领导的外围革命组织成员300多人举行胜利会师大会。

中共柳州地方组织从19267月建立第一个支部开始,直到194911月柳州解放,经历了23年漫长而又艰苦的斗争历程。虽曾遭到过挫折,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始终红旗不倒,终于迎来了柳州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中共柳州历史发展

1、新的人民政权诞生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1月—19569

柳州解放后,因在武汉组建的柳州市人民政府机构和领导成员尚未到位,中共柳州城工委与驻柳解放军组成人民政权临时机构——柳州市人民临时治安委员会,主要是协助部队维护社会秩序,为过境部队筹集粮草等。1949129日,在武汉组建的柳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到达柳州;广西省人民政府设立柳州市(受柳州地区领导)。12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国民党在柳州的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及学校和企业。15日,中共柳州市委与中共柳州城工委会师后合并。17日,柳州城工委领导的10个群众组织成员共364人举行会师和庆祝解放大会。18日,柳州城工委将党员关系移交柳州市委,城工委机构随即撤销。19日,中共柳州市委和柳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柳州地委书记李一平兼任市委书记,彭涛任副书记;柳州专署专员魏伯兼任市长,陈捷任副市长。柳州市临时治安委员会随即撤销。

柳州市政权系统的各级组织,随着政务工作的需要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柳州解放后,由原来柳江县城的柳东镇、柳西镇、屏山镇辖区改为市辖区行政建制,与柳江县分离,设置柳州市,受柳州专员公署领导。1950314日,柳州市改为省辖市。在19521月前,柳州市人民政府的市长、副市长均由上级任命;此后,均由柳州各界(市)人民代表会议(大会)选举产生。在市级政权建设方面,19503月至19533月,柳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先后召开4届会议,讨论通过了市人民政府的各项决议,履行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并分别选举产生了柳州市第一届至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至此,一个新生的人民政权系统已经形成。

柳州人民获得了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新生的人民政权从国民党手上接过来的是一个破烂不堪的摊子,在许多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整个柳州市百废待兴。首先,失败的阶级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隐藏于城乡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土匪、地主、恶霸、特务等反动势力,重新集结起来,向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疯狂反扑;其次,因为战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迫切需要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面对匪特的武装反革命复辟活动,柳州市委、市政府以稳定政局、稳住经济、恢复生产为首要工作,先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教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政治方面,按照中央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开展了镇压反革命、清匪反霸、反动党团(特务)登记、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整党建党、民主改革、普选、肃反、“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使得党的组织更加巩固和壮大,党员的整体素质更加提高;在经济方面,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禁用银元、企业民主改革运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等,并且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在思想方面,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全党整风运动等;文教方面,开展了扫盲运动等,此外还针对社会治安等问题,开展了禁赌禁毒、妓女改造、取缔“圣母军”、取缔反动会道门等运动,为柳州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5657日至11日,中共柳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19人,代表全市2967名党员。会议认真审查并通过了中共柳州市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柳州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出席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1956年,柳州市提前1年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且为柳州市的工业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2、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9月—19665月)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柳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柳州市的经济恢复和各项建设已经取得较大成就。随之而来的全国形势的发展变化,柳州市和全国一样,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上开始了艰辛跋涉。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柳州市经历了“大跃进”运动、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双反”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精简下放职工、社会主义教育(“四清”)运动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事件,使得柳州市的各项事业经历了一个恢复、曲折和再次发展的过程,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科教文卫等都有较快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开始建立起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此段时期,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柳指导工作,中共中央中南局还派出工业勘测设计工作组,在柳州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柳州地处桂中腹地,适宜以工业为中心发展经济,可建成广西的工业城市。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6年柳州市对工业投资了300万元,新建了一批企业,扩建了一批老企业,掀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特别是1958年和1959年,中央和广西确定将柳州建设成为广西的新兴工业城市,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扶持,柳州市更是掀起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柳州新工业区正是此间成立的。国家陆续在柳州投资建设了包括柳州钢铁厂在内的十大工业建设项目;柳州市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新建了一批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这些项目和工厂的建成投产,对柳州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柳州现在相当一部分的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在这一期间建设起来的,为柳州市发展成为广西工业重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经过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兴建了初具规模的机电、冶金、轻纺、和建材等四大工业体系,新建、扩建了工业区,工业比重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奠定了柳州的工业城市性质,柳州市初具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规模,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教训。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6月—197610月)

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在社会主义道路上,19666月至197610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柳州市的中共组织、政权组织及其工作、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受到巨大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解放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9665月,引发全国“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中共中央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下发后,中共柳州市委分别在市直机关、文教系统和“四清”单位,组织干部、职工、教职员传达和学习,“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柳州拉开帷幕。818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接见百万红卫兵后,红卫兵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地开展起来。柳州各学校组织的红卫兵“杀向社会”,走上街头。全市各单位纷纷成立造反组织,发表造反宣言。

19671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中共柳州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机构,均受到“造反派”的冲击或被夺权,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党政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批判和斗争,广大党员被迫停止了组织生活。全市的派性武斗至19687月中央《七三布告》下达后才告平息。19673月,人民解放军奉命介入柳州市的“文化大革命”,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并成立柳州市人民武装部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以后又成立柳州驻军联合支左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领导全市的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对稳定柳州的局势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68年初,“文化大革命”运动进入“斗、批、改”阶段,柳州市的“斗、批、改”运动是从抓阶级斗争、清理阶级队伍入手的。8月,柳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此后,全市各级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

1971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12月,中共中央下发《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柳州市委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的方式进行传达,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批林整风”运动。

19707月,柳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党的核心小组,各单位也相继建立党的核心小组,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19715月,中共柳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柳州市第四届委员会。市委书记兼任市革委会主任,各级党委与革委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党政合署办公。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开始对全国进行全面整顿。市委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派出工作队对全市各单位进行整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经济建设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总产值逐年增长,196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还不到一个亿,到1975年工业总产值达7.73亿元。197610月,粉碎“四人帮”(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的消息传来,全市上下一片欢腾,广大干部群众载歌载舞欢庆伟大的胜利。至此,“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4“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十年给柳州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是,由于柳州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的抵制和斗争,在工农业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方面仍然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了冶金、机械、电力、电器、建材工业,扩大了轻纺、视频、化学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事业。尤其是1975年后,柳州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和增长,完成一批骨干企业的项目,与此同时,还改造、扩大了一批轻工企业,发展了交通运输等行业,柳州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基地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动摇,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转折时期(197610月—197812月)

1976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柳州市和全国一样,积淀了很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党和政府面临着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任务。而平反“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有步骤地处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则是诸任务中的首要任务。然而由于当时的党中央重要领导人仍然继承“文化大革命”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左”的错误,坚持“两个凡是”,并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搞“洋跃进”,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病态,严重地影响了全国政治经济正常秩序的恢复和发展。柳州市从197611月开始揭批“四人帮”,通过对“四人帮”罪行的深入揭批,广大干部、群众对“四人帮”罪行有了较深的认识,澄清被“四人帮”颠倒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初步解放了思想。1977年,柳州市开始狠抓企业整顿,从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入手,结合本厂生产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企业的管理有章可循,保证了工厂生产的正常秩序,提高了管理的水平。

粉碎“四人帮”后,柳州市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虽已逐步进行,但进展缓慢。19785月起,一个以解放思想为主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柳州市委先后三次组织开展了讨论。同时,开展平反、纠正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以邓小平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柳州市委遵照党中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加快了各方面的工作进程,促进了各项改革、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柳州市从此进入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二、 中国共产党柳州地方组织发展历史的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柳州地方组织发展的基本经验

1、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中共柳州地方组织从19267月最初成立的中共柳州支部干事会发展起来,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蓄力量,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最终发展成为领导柳州人民英勇斗争,摧毁反动统治,并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一份子。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斗争中,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1926年底,柳州的中共党员只有11名,在斗争中、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到现在拥有几十万党员干部队伍,充分体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特点。

2、合法与非法配合,公开与秘密结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各种反动势力的异常强大,柳州地下党组织一直处于秘密工作状态。柳州地下党组织在领导各种群众斗争和群众运动过程中,往往采取以合法的方式开始,而以“非法”的形式操作甚至搞大起来,最后又通过合法的形式结束,以取得合法的结果和达到斗争的胜利。一切斗争开始时就要准备非法的步骤,当合法形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敢于采取非法的手段,否则就不能获得合法的结果。中共柳州地下党应用非法的斗争使得敌人在群众的压力下被迫让步。如湘桂黔铁路工人的斗争,柳师反缴费的斗争,龙中的寻师运动,都是在这种合法与非法相互结合的策略指导下获得胜利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柳州地下党组织是秘密的,是在群众中隐蔽起来的。但是中共柳州党组织并不保守,不是单纯的防守敌人的发现,而是动用一切方法打入敌人内部,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公开合法的机关、团体、学校、工厂作为阵地,组织、动员、教育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在长期艰苦的地下斗争中,中共柳州地下党组织实行三重纵深配备。第一线的力量公开领导群众工作与群众斗争;第二线的力量随时准备在第一线力量遭受损失或撤退的时候补充上去,继续斗争;第三线的力量是隐蔽在群众中与群众共进退。由于斗争策略得当,使得柳州地下党组织不管处在任何复杂险恶的斗争环境中都能掌握主动权。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是一切运动胜利或失败的关键,在任何运动中我们都要打破小圈子,善于联络进步分子,团结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一切决策应该从群众中来。在群众工作中,柳州地下党组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地下党是在柳州人民群众中生长起来的,绝大部分党员长期潜伏在公开合法的职业中。党曾作过较为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各阶层人民中保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有较亲密的联系和影响,获得众多公开合法阵地中的广大群众力量的支持和掩护,善于利用公开合法的阵地来开展自己的活动,例如在学运中很好地团结了老师及进步的社会人士,孤立了敌人,壮大了自己,确保了斗争的胜利。加上严格的秘密工作纪律以及对党员入党严密的审查,阶级异己分子不容易混入党内,使得柳州地下党组织在斗争中不易受到破坏和影响。第二,柳州地下党组织的大部分党员出身贫困,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阶级斗争意识强,经过党的适当的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大部分党员都能在危险、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前赴后继。例如,大批的优秀青年通过爱青会的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经过党组织的批准,就提升入党,这就使党的组织大大地发展了,并且相当巩固。第三,在领导群众斗争时,不管是自发性的还是有计划引导的,一切群众组织和群众斗争都必须有党的领导,否则就会形成自流,而遭到失败。柳州地下党组织经常研究群众运动的各种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并且把这些经验不断运用到更广的群众运动和斗争中,不断取得更大的胜利。

由于严密的秘密工作制度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柳州地下党组织没有遭受过因本身出现漏洞而导致的党组织被破坏的损失。

4、以退为进,以进为退

我们斗争的胜利与失败,敌我力量的消长,关键在于是否灵活掌握了进攻与退却的度。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以退为进,是战斗胜利至关重要的因素。柳州地下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审时度势,时时分析战况,善于在革命高潮来临的时候发动进攻,在革命低潮的时候也能适时地隐蔽起来,这就充分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

柳州地下党组织建立了严格的秘密工作纪律,加强了秘密工作的思想和技术教育,并经常对周围的情况进行严密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就要谨慎且正确估计形势,及时组织撤退。在发动每一次具体斗争之前,明确安全用兵的领导思想,先预备退路。在如果战斗已经起来,但群众的觉悟水平与决心不够,或者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们不能掌握的情况下,必须适可而止,作有秩序的一定程度的撤退,以取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为下次斗争作准备。另一种情况,也需要隐蔽和保存实力,即是在领导群众斗争取得胜利之后,马上检查可能暴露的情况,将暴露的或者可能暴露的同志迅速转移或者撤离。在城市中开展斗争的地下党组织,对郊区工作也给以极大的重视,运用适当的力量来开辟城郊的农民工作,建立工作据点,以用来掩护活动和转移暴露的干部。

在斗争中,柳州地下党组织也总结出了进攻的经验:第一,一个或者几个斗争、运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全国的运动浪潮中的一部分,要充分利用全国斗争的形势和成果推进柳州的斗争向胜利方向发展;第二,由于矛盾的激化,中间的甚至落伍的各个阶层的群众都已经起来要求斗争,并且有一定的坚定性,应充分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形成全社会斗争的高潮;第三,敌人没有充分的准备,或者处于敌人力量较薄弱的环节,可发动针对性的斗争,让敌人措手不及。在进攻的过程中,柳州地下党组织时刻注意促进群众的觉悟,及时运用斗争的成果、群众不断的政治觉醒和不断增加的政治经历来教育群众,不断给以斗争的鼓励,使斗争从低到高,从局部到全面地快速发展起来。

     (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柳州地方组织发展规律

1、从打江山到坐江山,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

柳州解放后,中共柳州市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柳州各族人民迅速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按照党中央的各项要求,进行了各项社会改革,准确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前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虽然在全国的大形势影响下,出现过一些曲折,但是,经过29年的建设,到1978年,柳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解放初期有了近百倍的增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发展体系,完全改变了解放初期柳州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名城、工业重镇进一步凸显;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这些都为改革开放后柳州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规划工业发展格局,奠定西南工业重镇地位

柳州解放初期,立即组织柳州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柳州市首先成立了工业管理机构;其次,组织动员工商企业恢复发展生产,保证了市场的各种供应;再次,筹备和组建了一批工业企业;这样在解放初期,柳州的工业为接下来的工业重镇的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建设后,柳州市工业在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得到了较大的建设,加上广西对柳州的“建立广西新兴工业城市”的定位,柳州掀起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柳州已建立起较独立的冶金、机电、轻化工、建材四大独立工业体系,广西乃至西南的新兴工业重镇雏形初现,奠定了柳州的工业城市性质。

3、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加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中共柳州市委注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的建设,时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密切联系群众。中共柳州市委紧跟党中央,正视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依靠全市党员和人民群众加以解决。柳州的党员干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对柳州自身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中共柳州市委充分发挥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注意总结各方面经验,坚持真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柳州实际出发,在各项建设中不断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建设,一个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柳州建设时期开始了。

结束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结合全国的党史研究成果,研究党在柳州的各个时期的风雨历程,总结党在柳州的历史经验,挖掘党史中蕴含的巨大智慧和力量,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激励全市党员及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事业、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共柳州党组织在柳州这片土地上所取得的胜利,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亦是柳州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和各项建设的一个缩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回顾、反思历史,发扬好的历史传统,汲取个中经验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柳州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体现了我们党领导的正确;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共柳州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紧跟党中央,带领柳州人民当家作主,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建设家园。在改革开放新的时期,中共柳州市委领导柳州各族儿女建设社会主义新事业又有了许多新的内容,柳州市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更是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升级转型,聚集人气、做大城市,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 5战略作为重要战略内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点劲。总之,要总结现在,看到未来。” 6因此,在新时期,柳州市委担负着领导全市人民进行建设更加美好柳州的历史重任,这个任务既艰巨又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总结经验,坚持真理,用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而继续奋斗。

注释:

[1] 引自刘彦云.中共柳州地下党23年的战斗历程[J].柳州党史,19942.

[2] 引自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中国共产党柳州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151.

[3] 引自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中国共产党柳州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273.

[4] 转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065.

[5] 引自《中共柳州市委员会关于制定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6] 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编. 老一代革命家论党史与党史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587.

参考文献:

专著:

(1) 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老一代革命家论党史与党史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5)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6) 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柳州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7) 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柳州市党史专题研究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8) 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柳州市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集(一)[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9) 王福琨.腾飞广西 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执政60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10) 《当代广西柳州市》编委会.当代广西柳州市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1)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柳州地下斗争纪事[M.京华出版社2009.

(12) 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柳州市党史大事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6-1949.广西内刊.

(13) 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柳州市党史大事记(社会主义时期).广西内刊

论文:

(14) 庾新顺.八桂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历史进程.试论中国共产党[J.当代广西,5011,(5.

(15) 劳开准.薄一波中共党史研究的特点与贡献[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5.

 

课题组负责人:覃琪涛

课题组成员:黄惠兰  王泉基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