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史专题
党领导和推动的柳州抗日武装斗争 第三节 抗日武装斗争的开展
2021-03-18 10:54:00

 日本侵略者对柳州的占领和残酷统治,激起了柳州人民的强烈反抗。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和推动下,各地纷纷组织武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武装斗争。柳州北面的柳城、融县、三江等县,连接湘黔边,山高林密,地形险要,是开展敌后游击斗争的理想之地,在中共桂北联合工委领导下,建立了融县抗日挺进队等多支武装队伍。除柳北地区外,由中共组织领导或共产党员在其中起作用的其它抗日武装在柳江县、鹿寨县也十分活跃。

融县抗日挺进队

1944年11月17日,日军第一次入侵融县后,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还放火烧毁了和睦圩。国民党县政府和军队不放一枪一弹,弃城而逃,躲到深山里去了。甚至把兵工厂储藏在岩洞内的大批轻重武器和弹药全部销毁,而不愿发给群众一枪一弹组织武装自卫,抗击日军。为了从国民党手中得到武器和给养,11月25日罗培元和司马文森找到融县县长,向他讲明发动群众组织武装自卫的道理,晓以大义,动以利害。融县县长见罗培元是柳州日报社的社长,司马文森又是文化界知名人士,都是有影响的人物,与他们搞好关系日后对自己有好处,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同意给予“融县自卫队第二分队”的番号,拨给轻机枪一挺 、步枪20支,编制30人。自卫队以桂林文化支部的党员和融县特支的党员为骨干,杨繁和何谷分别担任正副队长。在内部建立两个支部,融县支部由卢起任书记,文化支部由杨繁和何谷负责。

1945年2月初,群众送来情报,得知有一支日伪军的船队,要将抢夺来的一批食盐由古顶村运抵融县县城。队长杨繁即派队员去古顶侦察情况,得知这支船队共有19艘木船20余名日伪军,由汉奸龙祖明带路,于次日凌晨5点钟开船。经过研究决定:伏击船队,拦截这批食盐。队伍由在军校毕业的有战斗指挥经验的陶树才担任总指挥。陶树才召集骨干会议分析情况,并到沿河察看地形,选择了滩水浅、水流急的大扁洲为伏击阵地。2月5日拂晓,日伪军的船队进入伏击圈,自卫队的机枪步枪一齐朝目标开火。船上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的中弹栽进水里,有的爬上岸顽抗。仅用30多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敌人除汉奸龙祖明和两名伪兵潜水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灭,所有的盐船都成了战利品。早已准备好的两岸群众迅速上船,把船上两万多斤食盐全部搬走。这批食盐除部队留下一部分外,其余全部分给群众。这一仗, 鼓舞了群众的士气,树立了抗战必胜日军必败的信心;自卫队在战斗中得到了锻炼,军威大振,名声远扬,成为柳北地区敢于抗击敌人的一面旗帜。热血青年纷纷要求加入自卫队,武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大扁洲伏击战后,日伪军视自卫队为眼中钉,伺机进行报复。国民党政府见融县自卫队第二分队的威望越来越高,由恨到怕,企图控制队伍的发展,并以军事行动相威胁。为了摆脱国民党政府的控制,把队伍更名为融县抗日挺进队,番号“北斗”,自成建制,编为一个政工分队和两个武装分队。政工分队的任务是宣传发动群众,主要活动在东岭、潭头和大良一带。所到之处,都出现有他们的传单、标语,还走上街头演出话剧、歌咏,深受群众的欢迎。两个武装分队主要在高沙滩底、杨梅、南岸、北岸一线接近敌人的村庄驻守,把群众组织武装起来,共同警戒县城的敌人。3月,日伪军押着“箩筐队”到罗龙村洗劫。挺进队闻讯后,即与当地武装群众赶到罗龙村截击。在融江边的唐码头发现敌人正在将掳获的耕牛和财物装船准备运走。挺进队见状即向敌人射击将河面封锁。敌人几次组织强渡都未能成功,只好丢弃劫来的物资,趁着夜色逃跑了。4月18日,日军又出动100多人押着“箩筐队”向东华村一带进扰,企图洗劫这一带村庄。挺进队闻讯迅速赶到并将敌人包围。敌人还未发觉,正想到南面的黄凌屯掠夺,一出村就遭到挺进队的猛烈扫射。敌人仓皇退入下伞屯负隅顽抗,挺进队与附近武装群众将敌人包围在河边小村里。群众见敌人被团团围住,情绪高涨,附近村庄的村民积极参战,甚至三四十里以外的群众也赶来上阵,还有东岭一带的武装群众也都自动赶来助阵。东华一带山坡上到处都是人群,助阵的群众上千人。战斗从清早一直打到晚上10时,消灭敌人20余人。敌人无奈只好抛弃掠来的耕牛和粮食,抬着尸体和伤员趁着夜色突围逃回县城。这一仗再次打出了挺进队的威风,广大群众深信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坚决抗日和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武装。

5月29日,日伪军将掳掠县城群众的大量贵重物资,装满了23艘大木船,沿着融江向柳州撤退。挺进队得到情报后立即出动,选择有利地形设下埋伏圈。当船队进入伏击圈时,挺进队猛烈射击。敌军不顾死伤,拼尽全力突破挺进队的防线,仓皇向融江下游撤退。挺进队紧追不舍。增援队伍和附近的武装群众迅速赶到,抄近路在罗龙村下游的河东沿岸布下长达十余里的伏击线。上午 9时许,敌人进入火力圈内,遭到岸上无数步枪、机枪、鸟枪的猛烈射击,枪声、喊杀声不绝于耳。船上的敌兵一片混乱,有的躲入舱内,有的跳河逃跑,船无人掌管,任其漂泊。爬上岸的敌人继续抵抗,挺进队和武装群众紧紧追击,战斗在山洼、丛林里展开。激战中,冲杀在前面的挺进队二分队队长陶树才、战士陶崇不幸中弹牺牲。他们的牺牲更激起了每个参战人员的怒火,向着敌人猛烈地射击。敌人最后剩下的四五艘船经过杨梅大村、培村等地时,早已埋伏在这里的挺进队和下游各地武装群众又一阵猛打。战斗到正午时分,敌人被压缩在一处洼地,成了瓮中之鳖。最后,没有一艘船逃脱得了覆没的命运。这次战斗大获全胜,歼灭包括日军头目今野一男在内的大部分敌人,夺回被劫的船只和物资,缴获敌人一大批军用装备。

经过几次大的战斗,挺进队经受了武装斗争的考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员发展到50多人,全队拥有7个分队800多人枪,拥有轻机枪8挺,名声大振,成为柳北地区抗日武装的一支劲旅。

融县抗日挺秀队

1945年1月,中共桂北联合工委派融县特支副书记莫矜率3名党员,到融县北部建立抗日武装、开辟新区。莫矜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桂北联合工委从三江县抽调中共党员和挺进队的骨干去支援。2月,成立融县抗日挺秀队。队长黄略,指导员莫矜,辖浪保、昆安、西隅3个分队,分队长均为中共党员,拥有100多人枪。挺秀队成立后,多次主动出击,打击敌人,成为融县北区保卫家乡的核心力量。

5月下旬,挺秀队得到情报,驻扎在融县北区的日军要向桂林方向撤退,这是打击敌人的极好机会。黄略即率队伍趁着月色赶赴浪溪河小片村河段,利用沿河密密的竹林作屏障,设下埋伏圈,居高临下,控制着对岸的公路。不一会,远处传来狗吠声和日军的叫骂声,队员们个个振作精神,只等指挥员一声令下,打响战斗。指挥员刚要下令时,突然发现走在队伍前面的大部分是被拉来挑担的民夫,约有一百多人。等挑夫一过,埋伏的队员齐向日军射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有的只好利用倒下的尸体和马匹做掩护进行还击。战斗持续了20多分钟,指挥员命令停止射击,原地守候。两岸突然静了下来,日军不知是计,盲目扫射一番后见没有回击,以为队伍撤退了,都出来收拾弃下的物资、马匹,搜寻伤号。这时残敌完全暴露了。一阵哨声,步枪、机枪又不停地向残敌扫射。这一仗,打死打伤日军30多人,日军队长冈村被击毙,缴获一批枪支和物资。接着,挺秀队又围攻了逃往盘安乡一带的融县长安镇维持会保安大队残部,伪保安大队20多人缴械投降。经过斗争的锻炼和考验,融县抗日挺秀队成长为一支英勇善战的抗日武装力量。

柳州日报警卫队

在撤离柳州前,柳州日报社社长罗培元已经有到柳北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想法。《柳州日报》是国民党桂北行署的机关报,罗培元以保护报社的机器物资和保证敌后信息新闻通畅为由,向桂北行署主任尹承纲借枪,要求武装自卫。尹三次批准共拨给枪支50多支和弹药一批,并供给粮饷。1945年1月,在罗城龙岸下株村建立起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以柳州日报社员工为主的武装队伍——桂北行署直属警卫队,对内称柳州日报警卫队。由罗培元任队长、骆维强为副队长、陈光任指导员,全队60人枪,队内设有党支部。警卫队成立后,即在罗城黄金集训。他们以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为指导,学习军事和政治;学习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做群众工作的好传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部队集训后,参加了罗城的寺门阻击战和伏击日军的战斗。警卫队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仅半年时间就发展到七八十人的队伍。

警卫队每到一处,做了大量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首先是串门走户,访贫问苦,为群众做事,群众有病就派部队的医生送医送药上门,处处受到群众的欢迎。他们自办了一个刊物叫《警声》,通过这个读物向群众宣传,传达抗日的信息。警卫队还把当地青少年组织起来成立歌咏队,教他们唱抗日歌曲,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警卫队还自编课本,组织群众识字,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充分发挥了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的作用。

日军撤退后,国民党当局害怕民众武装,威胁抗战有功的融县抗日挺进队和融县抗日挺秀队将全部武器交出,柳州日报警卫队也面临要上交枪支的问题。中共桂北联合工委审时度势,决定解散柳州日报警卫队、镇国政工队,将部分武器埋藏起来;挺进队、挺秀队化整为零,保存力量,继续战斗。把坏枪还给融县政府,群众支援的枪支还给群众,自己筹集的枪支收藏起来,外来人员离开,农民战士回家务农,知识分子安排读书或就业,武装骨干分散隐蔽活动,以待时机。

镇国政工队

日军进攻柳州时,国民党桂系第188师563团被冲散,部分官兵流落到罗城等地。司马文森见该团团长有抗日热情,便鼓动他扩大番号为纵队,代号为“镇国师”,自任司令。该团长也想利用文化名人扩大自己队伍的影响,聘请司马文森为该部队的政治部主任,并由司马文森等人负责筹建政工队。1945 年1月,镇国政工队在罗城龙岸福建会馆成立,郑思任队长,吉联抗任副队长,司马文森任指导员。队员多数来自柳州中学、龙城中学、融县中学和广西大学的师生,队内设武装组、学习组、宣传组、生活组,成立有中共支部。政工队成立时有队员30多人,后来发展到50多人。当时桂北联合工委有个长远的战略意图,就是要建立敌后根据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变政工队为武装战斗队。因此,通过各种渠道弄到了10多支步枪和一批手榴弹,使政工队成为一支党领导的武装抗日宣传队。政工队成立后,曾派武装组参加了寺门阻击战,保卫龙岸、黄金产粮区的安全。

镇国政工队在中共桂林文化支部的领导下,高举抗日的旗帜,坚持在敌后进行文艺演出和抗日宣传。他们的活动遍布罗城县的龙岸、板丈、土城、地栋,融县的永乐、四莫、兴隆、和睦,柳城县的洛崖、冲脉、龙村、六塘、凤山一带。他们在村镇出版墙报和漫画,巡回展出孙平创作的大型彩色连环画,揭露日军奸淫、烧杀、掳掠及汉奸的卖国罪行;演出了大量的戏剧、歌剧、活报剧,还根据现实斗争创作了很多好的作品,如郑思和吉联抗创作的歌曲有《镇国政工队队歌》、《民众力量真伟大》、《军民一条心》、《行军歌》等;由于逢作词、吉联抗作曲的三幕歌剧《春耕曲》,反映融江两岸人民武装起来抗日保家乡、保卫春耕的情景;就地取材自编自演的歌剧《陶三公》,讲述融县63岁的陶继唐(人尊称“三公”)机智杀死日本兵的故事;《打回县城去》反映地方武装攻打融县县城的情景;《武装起来保卫家乡》反映日军骚扰黄金、寺门,威胁龙岸,政工队派出武装配合地方武装队伍阻击日军进犯、打了胜仗的过程。政工队所到之地到处洋溢着抗日的歌声。

政工队组织纪律严明,战时生活艰苦,但从不侵害群众的利益。每到一处都注意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春耕时队员们分头到农家帮忙,为群众做好事;农闲时教儿童唱歌,教妇女识字,向老百姓讲解抗日时事;还到各村组织自卫队,站岗放哨保卫家乡。镇国政工队成为深受群众欢迎和爱戴的武装宣传工作队。

桂林师范战时服务团

桂林沦陷后,桂林师范学校从临桂县的两江迁到罗城县的三防镇(今属融水县)继续上课。桂林师范学校的中共党员陈扬华、郑镜南、李文松等在进步校长汤有雁的支持下,组织领导学校的师生在罗城、融县的乡间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2月,柳城县县长陈如平(民主人士)、民团副司令张镇道(中共桂北联合工委成员)、主任秘书覃景秀(中共党员),邀请桂林师范学校派师生到柳城等地参加抗战。学校的中共党员征得校长的同意,于2月20日组成桂林师范战时服务团,蔡纯华任团长,李文松任指导员。全团40余人,编为一个文艺队、两个战斗班,开赴柳城县府所在地古砦乡,县政府授给该团“县督察队”的番号,拨给枪械弹药和给养。此后,服务团武装班积极参加抗击日军的战斗,文艺队深入集镇进行宣传演出,到村屯发动群众,帮助建立自卫队。

3月9日早晨,驻守柳城的日军进攻古砦。服务团接到县政府的通知,便立即投入战斗。团员们抱着不怕牺牲的精神,配合县政府自卫队在古砦的牛头山和古砦至罗城一侧布阵,坚决阻击来犯的日军。战斗持续了一个上午,终于打退了敌人,保卫了古砦、龙美一带的乡村和群众。5月上旬,服务团转移,张镇道率领的县沙埔中队离开沙埔。日军获悉,当晚突然来袭击沙埔,并进占服务团驻地附近的村庄及高地,企图于天亮时吃掉服务团。服务团的领队察觉了敌人的企图,立即率领全团跑步到村北的山上布置阵地。沙埔中队也闻讯赶到,占领了附近高地。战斗打响后,服务团与沙埔中队协同作战。由于服务团占领了有利地形,尽管日军轮番攻击,仍无法前进。战斗持续到第三天,日军一无所获,只好缩回驻地凤山。5月底,服务团从河东的太平转到河西的龙美覃村休整。次日,侵驻融县残敌退经十五坡,驻河西的县府自卫队与服务团闻讯从古砦、龙美覃村直奔十五坡,在东山阻击日军。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多次突袭未能成功。激战两昼夜,日军死伤惨重,在牛鼻放火烧房烧尸,然后溃逃。服务团经过几次战斗,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群众称桂师战时服务团是一支能文能武的战斗队伍。

十锦抗日自卫队

1944年9月,中共修仁支部指示党员李明继续留在十锦开展抗日活动。李明根据修仁支部指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争取开明社会人士。由于李明的工作,争取到在群众中威信较高的十锦中心校辅导主任潘桂佳投入抗日工作。1945年2月,重组瘫疾的十锦乡政府,由社会人士莫锦罗任乡长,潘桂佳任副乡长,李明任文书。他们将乡政府原有的武器发给群众,组织起了由潘桂佳为队长的十锦抗日自卫队。各村都相继建立了抗日自卫武装。在实际斗争中,李明根据潘桂佳的表现,将其发展成为党的外围工作者,将十锦的抗日武装掌握在共产党的手中。

十锦抗日自卫队建立后,担负起了维持地方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3月,驻扎在四排的日军向十锦乡及附近的村庄进行扫荡。十锦抗日自卫队在群众的支持下,组织了反扫荡,从日军手中夺回了被抢去的财物。5月17日,日军扫荡升级,日军出动了60多人向十锦乡公所所在地木料村进攻,木料村自卫队和村民50多人,在李明和队长李杏成的带领下,奋勇抵抗,与日军激战两昼夜,击毙日本军官1人、士兵1人,缴获日军机关枪1挺。5月19日,日军被迫撤出十锦乡木料村。6月,日军又向十锦乡的新村进行扫荡,占领了村子两旁及村后的制高点,对村子形成包围圈。正在该村养伤的李明及潘桂佳带领自卫队趁着夜色及时掩护全村群众安全转移到对面茶林隐蔽,让日军扑了个空。日军进村后放火烧房子,有一些来不及躲避的村民被杀害。

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

桂柳疏散时,柳江县的一批进步学生,接受中共党员罗培元、张镇道的指点,回到家乡流山、洛满、成团、三都等地,组织抗日武装小分队,开展抗日游击斗争。1944 年冬,日军侵入柳江县后,为了发动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由熊柳生、石宝熙等人联合在成团的青年学生,发起组织柳江青年抗日联合会,在成团小学举行成立大会。联合会发出宣言,号召广大青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联合会出版油印小报《解放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鼓动群众树立信心,号召群众拿起武器打击敌人。随后,韦君毅从桂林回到洛满乡,组织了一支有11人枪的抗日队伍。梧裕茂也在流山乡组织了一支有20多人枪的队伍。1945年初,韦君毅、梧裕茂与柳江青年抗日联合会商议,决定成立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简称青挺队)。青挺队以联合会为基础,联合这些抗日小分队组成一支有一定规模的抗日武装队伍。队长由石宝熙担任,政治部主任韦君毅。武器除了熊柳生家的枪支弹药外,还从国民党柳江县自卫大队接收了两挺无脚架的重机枪,其余的武器都是队员从家中带来。

青挺队成立后,活跃在黔桂线与柳邕公路的夹角地带,曾多次联合地方抗日自卫队,在柳宜、柳邕公路上袭击敌军。1月25日,据群众报告,有一股100多人的日军从宜山方向回窜柳州,沿途抢了群众不少财物和马匹。这是伏击敌人的极好机会,青挺队立即集结队伍,石宝熙带队从成团到流山与梧裕茂的队伍会合,联系附近村子的武装群众,在拉爽弄伏击敌人。拉爽弄位于柳江县流山圩西南面,弄的两侧是高山,是日军入柳江的必经之路。当日军进入埋伏圈时,青挺队的轻重机枪和武装群众的步枪、鸟枪同时开火,参战的老百姓从山顶滚下石头,枪声、喊杀声混成一片。受到突然袭击的日军被打得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过了好一阵子,日军才开始组织反击。日军抢占了部分有利的地形冒死突围,等到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时,被包围的日军才得以冲出拉爽坳。这一仗打了一天半,打死打伤日军20多人,缴获马匹和物资一批。

青挺队首战告捷,胜利的消息一传开,很多青年纷纷要求参加队伍。青挺队不断壮大,后来更名为柳江青年抗日挺进大队,熊文任大队长。大队下设3个中队,人数达到150多人,拥有轻重机枪各两挺、步枪130多支、短枪20多支。队伍扩大后,经过整训,并在中共桂北联合工委负责人、柳州日报警卫队队长罗培元的帮助和指导下,不断交流总结武装斗争的经验,战斗力有所加强。先后与日军作战20多次,歼敌60余人,给日军以有力地打击。特别是伏击日军头自小山、开川的行动震慑了敌人。1945年春,进驻成团的日军头目有两个,一个是小山队长,一个是开川小队长。他们经常带队出来烧杀掳掠,青挺大队决定消灭他们。首先,青挺大队在成团六偶村石龙桥附近组织伏击小山的战斗。当小山带队经过时,化装埋伏的队员突然开枪,把骑在马上的小山打伤,跌下马来。随后又组织了伏击开川的战斗。日军组织维持会后,每逢成团圩日,开川就带队由汉奸引路到圩场巡逻、收税。青挺大队经过周密布置,在5月初的一个圩日,由10多名队员装扮成农民,挑柴赶圩,将武器藏在柴草中。派几个人进入圩场,分头寻找开川。熊文在圩头碰上开川,而一个汉奸又认识熊文,汉奸马上示意开川回避。可是语言不通,开川不明其意。熊文抓住时机,从其背后一枪 ,将其击毙,那汉奸见状逃之天天。接着圩场内外枪声大作。原来是队员朝天放枪,造成混乱,让参战的队员安全撤出。

据统计,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日军占领柳州期间,中共组织领导和由中共党员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抗日武装共有近10支。这些抗日武装,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团结各阶层人民群众和爱国民主人士共同抗日,坚决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此外,柳州的一些地方民团与国民党武装,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也积极参与到围歼入侵日军的战斗,使柳州的抗日武装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195号